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产铃木设计隐患----“担缸机”、单螺栓联接车架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21#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分钱一分货,材料成本高的售价也高,为什么换一个杂牌CG中缸几十元,换一个原厂MCR中缸却过百?中缸是压铸成型的,材料纯度高价格就高,缸体组织均匀无气泡、无聚点需要好设备/保证优秀表面粗糙度需要好设备——投入成本高,后期热处理(提高耐磨性)杂牌CG中缸是省略的,总之如果是大批生产的机械产品,纯利都不大,最后售价很大程度是因为材料、工序、设备投入等等,不同于法国时装那么暴利。

YBR比EN贵不过几百元,EN看起来“大气”是因为外包塑料件比如侧盖、尾罩做的肥大,但如果深入调查,YBR的车架用上更粗的钢管,使整车刚度高于EN,所以没有人抱怨YBR会跑偏。说EN材料好的人,大概连坐垫都不会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2#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1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YCE7448 at 2007-9-1 19:44:

我到不是迷信铃木车,你大概误解我的意思~!我想说的是: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相对较高的性能和质量,那就是好车~!铃木就是这样,他的价格低,但是性能和价格却不比本田和山叶差太多!但是山叶的做法我就不 ...


铃木怎么省钱了?你问过GSX系列带SUZUKI标志的原厂前减总成多少钱一对吗?GSX原厂前减价格跟YBR差不多,就算是GT125前减都要800元!铃木担缸机如果凸轮轴颈、轴座磨损,需要换缸盖、缸体、凸轮轴,国产单缸本田/雅马哈只要换凸轮轴、轴承,哪个设计更浪费材料?
EN换油一次要买两瓶1L装机油,因为它要1.1升机油。国产单缸本田/雅马哈换一次只需要1瓶1L装机油!
铃木纸机滤要8元一个,一年换两次要16元,国产单缸本田/雅马哈就没有这种开支,铃木哪里省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3#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铃木目前除了GT125,其他都是担缸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4#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颈座磨损,只要换凸轮轴、轴颈座和中缸体,缸头不用换,但是汽车换一次至少几千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5#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mmm1233 at 2007-9-1 23:36:
“争论一大圈我倒发现汽车机油要比摩托的好了,因为汽车都是担缸结构的,要用好机油”
什么叫担缸机??都被你搞糊涂了!!汽车至少有轴瓦罢!!按楼主的说法,里面很多车型都是曲轴直接与缸体连接罢!!
不管如何 ...


摩托车曲轴是接连杆大头,之间有滚柱轴承,连杆小头连接活塞销,一般是直接接触

GSX-3A凸轮轴颈是直接担缸体,没有轴承/轴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6#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2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车都是担缸机,比如直列4缸、V型双缸(4缸)摩托公路赛车,但是很多越野车凸轮轴颈与座用上轴承/轴瓦,因为越野车需要适应颠簸的路面、爬坡能力要强,颠簸、爬坡、飞跃的时候机油在机肚晃荡很厉害,机油泵有时甚至抽上的机油夹有气泡,凸轮轴颈与座有时不能得到稳定的机油供应,所以能够适应暂时缺油状况的轴承/轴瓦是越野车发动机首选的设计。而担缸机一旦缺油,或者油里有气泡,磨损是必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7#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2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个烂帖有人附和很高兴是吧?附和你的人都是开铃木的,就像幼儿园的小孩,只要说他的玩具车不好,就满地滚哭啊闹啊,非要吹捧他的车才好。我早说过,谁有水平,谁没水平,我看得出来!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2 at 13:3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8#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2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好意心领了,有些人不教训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9#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2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事机械制造业,发本帖曝光铃木发动机结构。不像有的人没水平,不懂装懂,愚昧迷信,误导群众,守着台烂车当宝,还开专骂人的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0#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坐井观天 at 2007-9-3 15:01:

    老兄:有点怀疑你是否搞机械制造专业的,“担缸机”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是我孤陋寡闻?反正我从毕业开始搞摩托车开始就没听过,才铃木公司干的几年间也没听说过。
   滚动轴承的结构相信大家都清楚,在沟 ...


滚动轴承分很多种,有滚珠、滚柱、向心推力轴承等,只有滚珠轴承是点接触,连杆与曲轴连接的滚柱轴承能承受很大载荷。你学机械是没学好还是忘了?或者没学过机械制造?为何说到滚动轴承只说“滚动轴承的结构相信大家都清楚,在沟槽里由保持架固定几个滚珠滚动”“点接触”?你可能没见过铃木机头因缺机油、油道阻塞、机油劣化、机油混水等而换缸盖、缸体、凸轮轴、摇臂的情况,铃木担缸机对机油依赖性比国产本田、雅马哈重得多。

著名耐力赛有利曼24耐、比利时SPA24耐、铃鹿8耐,这些赛事车辆途中会加机油补充损耗,但是民用车很少会24小时内检查机油,所以耐力赛并不能代表民用车的耐用性能。耐力赛夺冠最多的是本田。

而路途最长的达卡拉力赛平均赛程9000~12000KM,途中路况恶劣,找不到补给点加不了机油,能跑完全程的车都很少--很多车中途坏了只好退出,所以耐用的雅马哈车经常夺冠,铃木一次夺冠也没有。

担缸机对厂家来说,节省零件、工序的因素比“设计结构简单”大得多,轴瓦滑动性能比直磨好也是肯定的,如果铃木推出两种车,一种担缸,一种有轴瓦,你选哪种?但是国产铃木推出的都是担缸机(GT125除外),消费者一旦买铃木,就要承担凸轮轴颈与缸头直磨造成的阻力大、能耗大的缺点,磨损严重换缸盖、缸体、凸轮轴、摇臂,整个上缸要全换,浪费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1#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坐井观天 at 2007-9-5 18:16:
LZ又在乱讲,你从哪里知道EN发动机是望江出的?反正我在的时候EN发动机就是大长江自己生产的,准确的说是大长江的发动机工厂-“华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望江只给大长江提供GN250、CB125发动机,CG发动机主要是江门的,自己也做一点。
  合资生产又如何,去市场上看看,轻骑铃木的车质量比大长江的好吗?
  至于油膜的厚度和间隙的关系,“芒果圣代”已经说了,我就不重复了。
  LZ搞清楚事实再来讲啊,道听途说就拿出来,太草率了吧。
  不过辩论一下挺有意思的,好久没搞过辩论,欢迎LZ继续发言。哈哈。



坐井观天,我十分怀疑你所谓自己是豪爵的工作人员。
EN发动机一开始就是望江铃木引进的,只是没大规模量产。大长江买入望江铃木后,根据望江铃木的资料才有豪爵EN。请问你有“华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详细资料(图片)没?我不是“道听途说”,倒是你的发言疑点重重。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5 at 19:24 ]

望江与EN.GIF (29.21 KB, 下载次数: 138)

望江与EN.GIF

望江铃木.GIF (55.26 KB, 下载次数: 200)

望江铃木.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2#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芒果圣代 at 2007-9-5 17:17:

“即使是油膜润滑,担缸机凸轮轴颈与座的间隙还有矛盾,间隙过小油膜厚度不够,但运转平稳;间隙过大油膜厚度足够,但不能保证精度。”
以下为我的理解 用词不太严谨
   油膜就是油分子平铺一层 就是薄薄的那么一层油分子 最显见的就是 滴一滴油在水面 就形成一层油膜 显然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所以要是静态地润滑一太机器 大概一滴油都用不了 当然为了动态地飞溅和压力输送 一台机器加的油就多了
   油膜的润滑原理就像车骑在 公路上晒的粮食上一样 或者沙子上 要想破坏油膜 或者说让油膜不起作用 有它的特殊性
   所以楼主的帖子里提到的油膜的厚度于间隙的关系 本人就不敢苟同


如果担缸机凸轮轴颈与座间隙刚好是“油分子平铺一层”,那么油膜厚度根本不足以保护摩擦副。
凸轮轴颈与座是间隙配合,工厂加工零件有个合格品标准,比如凸轮轴颈直径在XXmm +/-0.00XX都是合格的,由于工人操作、机器制造精度的原因,要做到凸轮轴颈与座间隙刚好是“油分子平铺一层”是不可能的,即使两台同型号凸轮轴颈与座间隙也会有误差。
我举个例子,日产风度的凸轮轴轴颈间隙 标准值为0.045-0.086mm,这是出厂值,随着机器运行时间的增长,凸轮轴轴颈间隙会变大。这么小的间隙非常依赖机油的纯净度,如果机油混有高硬度杂质,很容易划伤凸轮轴轴颈/座,长时间磨损后果是换缸头、缸盖、凸轮轴,轴承机不用换换缸头、缸盖,只要换凸轮轴、轴承/轴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ken6688 at 2007-9-5 19:47:
如果我告诉LZ:现在的设计小车已经没有气门摇臂了。取代是像一圆硬币的气门垫片。凸轮在最上,下面气门垫片和气门及气门弹簧组件。气门间隙就是用不同厚度的垫片来调整。但保证三十万公里都不用去调整的。问那是技 ...


那是DOHC广泛采用的设计。厂商根据不同的使用年限去设计制造,但是采用担缸机最大因素是因为节省成本、工序,减少制造时间以提高产量。可能担缸机使用8年不用换件,但是使用过程中极其倚赖机油、滑动性能比不上轴瓦——在滑动运行中消耗动能较大——耗油、冷开机磨损大于轴承机、间隙大后小链易拉长、噪音增加等情况是存在的。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5 at 20:1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EN
EN说的是豪爵铃木的EN125车系,包括EN125/EN125-A/EN125-2/EN125-2A(国内销售的民用车),其中EN125/EN125-A已经不生产,现在生产的全是改进后的EN125-2/EN125-2A(主要是发动机性能的提升)。EN125发动机最早是重庆望江铃木从日本铃木公司引进,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望铃未投入生产,后来广东江门大长江集团(豪爵厂)接手望江铃木的管理后,就把EN125的发动机拿到了广东,EN125原来是六档发动机,大长江经过改变,制造出了五档(EN125-A车),也保留了六档(EN125),开始因为铃木机的一惯性能(提速慢,容易发热),而销量只有一般。后来刚好日本铃木和日本川崎开始了技术合作(不是我乱说,不相信的自己可以去查证),而铃木(中国)研发中心也在广东江门设立开始工作,就改进出EN125-2(铃木风)/EN125-2A(铃木街跑车)(提速性升级,化油器改进,气门摇臂凸轮改进,凸轮驱动链条改进,配置更豪华,商标升级等等),性能确实有很大的提升,也是因为有了这个升级版,才能成就EN今天的销量和用户口碑!GZ发动机也是从EN上改进的!

引自 http://www.joinbike.com/jich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凸轮轴颈与缸头联接用轴承/瓦相对担缸机有n个好处:

1、磨损低,轴承/瓦摩擦阻力比担缸直接摩擦低----节能省油

2、对机油品质要求低,同样品质机油轴承/瓦无损运行时间比担缸机长。若机油混有杂质(油泥),担缸机会磨损,轴承比较耐用

3、磨损严重要更换部件时,担缸机要换缸盖和缸头,轴承机只要换轴承

4、新车、久放的车冷开机时,缸头机油槽干枯,机油需要十几秒才抽到缸头润滑凸轮轴颈摩擦副,之前担缸机凸轮轴颈/座都是直接摩擦——磨损严重。轴承机则能适应暂时缺油。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6 at 23:2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轴承如果走外圈是凸轮轴/缸体同轴度不合格,或者轴承与安装位间隙超标,换成担缸机、轴瓦就是直磨,出现明显划痕使缸体、轴、瓦报废。治标不如治本,需要先换缸头、缸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7#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贼偷车一样,很多人使用畅销好多年、经过千百万用户验证、著名厂家悬赏百万也打不开的锁,而车还是被偷了。
我曝光担缸机结构,就像曝光“锁”的结构一样,可是很多人还是抱着偏袒、侥幸、以全概点的心态去为这样的“锁”开脱。
如果你们认为担缸机先进、“耐用”、经得起考验,欢迎你们下次再买担缸机,我绝对不会提供任何意见。种什么树开什么花,热爱担缸机的你们自己承担。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5 at 21:4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8#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润滑油能在物体的表面形成‘油膜’。油膜天生有“流动阻力”的特性,就是有“粘度”,它本身充分的粘着力能形成一种阻抗,介于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而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活动,会变得更顺畅、平滑与更快。
如果以显微镜来观察金属的表面,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其表面如何的光滑,事实上面布满了“山峰”及“山谷” ,“摩擦”的产生是因为两种金属互相接触、因而造成其表面的“山峰”及“山谷”碰擦。 如果我们在两个金属之间加入润滑油,使得两个金属不直接接触,就会减少“摩擦”。 为了维持液动润滑,我们必须将润滑油供应在相互摩擦的地方。 要达到稳定供应润滑油的目的,不但要有良好的供应系统,同时要有正确的机件设计才行。 如果机件有尖锐的棱角,当它和其他机件接触时,会将其他机件表面上的润滑油膜刮去。 如果机件设计的角度十分圆滑,动作时会强迫将润滑油挤至其下方,形成一个“油楔”,将两个金属表面隔离,造成液动润滑之情形,因而减少摩擦,保护机件。除非用电子显微镜微加工,要达到凸轮轴颈/座间隙只有一层油分子长度大小是不可能的。只有一层油分子长度厚度的油膜也不足以保持隔离润滑凸轮轴颈/座,发动机高温能使机油分子链断裂——机油的高温氧化,那么要使只有一层油分子长度厚度的油膜断裂是很容易的事。并没有规定多厚的油膜才叫“油膜”,但是要保证凸轮轴颈/座有足够可靠的润滑保护,各厂家都要求至少0.0XXmm的间隙,而不是0.00000xx的只容的下单个油分子通过的间隙。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5 at 22:1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9#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芒果圣代 at 2007-9-5 17:17:

油膜就是油分子平铺一层 就是薄薄的那么一层油分子 最显见的就是 滴一滴油在水面 就形成一层油膜 显然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所以要是静态地润滑一太机器 大概一滴油都用不了 当然为了动态地飞溅和压力输送 一台机器加的油就多了
   油膜的润滑原理就像车骑在 公路上晒的粮食上一样 或者沙子上 要想破坏油膜 或者说让油膜不起作用 有它的特殊性
   所以楼主的帖子里提到的油膜的厚度于间隙的关系 本人就不敢苟同


油膜是因为油自身的粘性、液体张力等作用下覆盖于物体表面的一层薄的油层。
发动机部件热涨冷缩,比如气门间隙就是因此存在。
按你说法假如0℃时极薄的油膜足以隔开凸轮轴颈/座,但是150℃时凸轮轴颈/座“热涨”可能已经填满或超过油膜润滑的间隙,所以凸轮轴颈/座间隙是厂家设计好了的,0.0XXmm的规格,不是你想象的只有一层油分子的厚度。担缸机凸轮轴颈/座间隙磨损到0.1Xmm就要换缸头、缸体/凸轮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40#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9-5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芒果圣代 at 2007-9-5 22:42:
第一段的回答:
首先从这句话“油膜是因为油自身的粘性、液体张力等作用下覆盖于物体表面的一层薄的油层。”里看我认为楼主已经 认可我前面的解释
第二段的回答:
但是你又说了一句 气门间隙咋又如何与油膜扯上关系了 气门间隙就是凉车给热车预留些空间 和这又有啥关系
第三段的回答:
轴热涨座也热涨也 甚至于座热涨得还多


我没认同你关于“油膜”的说法。
照你说法气门间隙也不必存在了。
材料热涨冷缩是非线形的。假设凸轮轴用材料A,缸体用材料B。
在不同温度的材料A与材料B的膨胀系数、膨胀大小不同。在甲温度段材料B膨胀速度大于A——间隙变小,在乙温度段材料B膨胀速度小于A——间隙变大。所以凸轮轴/座间隙并非小到只容一层油分子长度的厚度。油膜强度跟厚度关系很大,就像纸张叠起来越厚越难撕破一样。一层油分子长度的厚度的油膜根本不能保证发动机在-30℃到完全热车的150~180℃的润滑、保护。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5 at 23:0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4-30 10: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