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chyangw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青蛙晕倒在去珠峰新疆的路上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1#
发表于 河北省 2007-7-25 06:13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怎么才能让新闻杂志强烈关注呢,谁有办法 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2#
发表于 河南省 2007-7-25 06:24 | 只看该作者
相信晕倒和青蛙一定能战胜这些困难
因为他们是最棒的
他们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胆量
有岩石般的意志力
加油!你们一定能到达目的!
再次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3#
发表于 四川省 2007-7-25 06:24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人安全到达珠峰大本营并且安全撤离也是圆满了。
你们也是我们的英雄了!!!
回来吧!
明年准备充足了再挑战新藏线,我也去!

[ Last edited by 一块人 on 2007-7-25 at 14:3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4#
发表于 江苏省 2007-7-25 06:27 | 只看该作者
老大們,注意身體了......

哥們一直在關心你們,不行就趕快回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5#
发表于 江西省 2007-7-25 06:32 | 只看该作者
严重关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6#
发表于 北京市 2007-7-25 06:49 | 只看该作者
试着整理一下前面的行程:
7-8  青蛙到宝鸡,准备工作
7-9  宝鸡--180--天水--250--定西,8点30分由宝鸡出发,踏上西征之路,下午晕倒的新轮胎被扎
7-10  定西--116--兰州--104--海石弯--114--西宁
7-11  湟源-日月亭-青海湖-倒淌河-河卡镇
7-12  河卡镇-玛多,路比较难走.好风景伴随着的是泥浆路.好路伴随着的是冰雹和暴风雪.开始有高原反映.睡觉不塌实
7-13  玛多--337--玉树--200--囊谦,跑了500公里,全程一直在海拔4000米以上跑,青蛙的高原反映厉害.最严重的是早上.早上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天没有怎么吃东西.翻了不下10个山岭,还好路况还不错.
7-14  囊谦--214--类乌齐,240公里全沙土路.车速在20--30之间. 共翻越6座4300米以上的山口,200多公里的山路没有一个加油站,开始用上备用油箱中的油.青蛙今天好多了,高原反应逐步适应了。
7-15  类乌齐--143--丁青-113-荣布镇, 285公里刚下过雨的沙石路, 早上8点出发.跑到天黑,共计13小时. 一直在20-30的速度跑.中途休息时间加起来不到1小时.人困车乏.
7-16  荣布镇--巴青--30--索 县--231--那曲,380公里沙石路,高山峡谷,雨很大,在雨中跑了半天,又冷又累很难受,晚上10点到那曲,鞋子里都进了水,穿了防水袜,脚没有泡水。过水路估计30多个, 长达几十公里的搓板路, ZS200车太耗油了,8升的油箱坚持不到200公里,途中应该加了一次油。
7-17  那曲--164--当雄--150-- 堆龙德庆--12--拉萨, 中午12点从那曲出发,320公里的青藏线用了7个小时,住在摩托吧接待站滨子处, 在拉萨休整.等着办边防证.
7-18  下午4点出发,拉萨--羊湖--浪卡子。没有按计划休整,随滨子踏上珠峰大本营的征程。
7-19  浪卡子- 江孜-日喀则,西藏当地摩友聚会日喀什(有喝酒吗?高原上可不能喝,要坚持原则)
7-20  日喀则—拉孜--老定日(海拨4300米),供电由太阳能发电机供应,天气不好,停电上不了网
7-21  老定日--珠峰,40公里左右,淌过几条河,路不好走,下午2点左右到达珠峰大本营,经30米泥泞烂路时,天剑排量偏小动力不足,多次闷熄火,晕管急眼了,半离合强行通过,不幸烧离合器片,离合器打滑,天剑憾失动力, 寄放牧民家,青蛙和晕倒合开一辆宗申到达大本营。看来天剑的排量遇恶劣路况时,还是小了一点,排量小扭力不够就会闷熄火(反之排量大,扭力大,后轮会打滑空转,泥水飞扬)。今后摩友遇此情况,建议下车挂一档加点油门推车吧,有两人互相协助推车会更好一点。
7-22  大本营--老定日,大雨,路被冲毁,八雄困珠峰,三车损坏,上午从大本营返回,幸遇好心武警高官放行,失去动力的天剑下山时又被河水淹没! 命苦哇!ZS200GY也小毛病不断,前刹总成,化油器都要修,西藏滨子的手摔伤了(不知那前轮损坏的YAMAHA是不是他的),凌晨才回到老定日,苦旅呀!
7-23  老定日--拉孜,晚上货车在拉孜边防站被扣。
7-24  拉孜--日喀什--拉萨,人车分离,坐大巴去日喀什,再换车到拉萨,晚上六点多到达拉萨滨子接待站,晕管今天感冒,住宿被雷击
7-25  滨子接待站休整,修车洗车

[ Last edited by 烫起喝 on 2007-7-25 at 14:5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7#
发表于 上海市 2007-7-25 06:52 | 只看该作者
保重身体,量力而行。一路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8#
发表于 山东省 2007-7-25 06:57 | 只看该作者
真够郁闷。。。。。。。。。。。。。
我们离的远,两位老大坐下来研究一下,回来吧,真为你们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89#
发表于 江苏省 2007-7-25 07:09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烫起喝 at 2007-7-25 14:49:
试着整理一下前面的行程:
7-8  青蛙到宝鸡,准备工作
7-9  宝鸡--180--天水--250--定西,8点30分由宝鸡出发,踏上西征之路,下午晕倒的新轮胎被扎
7-10  定西--116--兰州--104--海石弯--114--西宁
7-11  湟源 ...

烫起喝,你费心了,整理的很详细,是个有心人!
最担心二位老大会积劳成疾,必竟是血肉之躯啊!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对人车都是极大的考验.
我认为返回是明智之举。并不是说要人车无损地完成旅行才能称之“完美”。
至少他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同样可喜可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0#
发表于 北京市 2007-7-25 07:1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1#
发表于 浙江省 2007-7-25 07:22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是该放弃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2#
发表于 北京市 2007-7-25 07:37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久九 at 2007-7-25 15:09:

烫起喝,你费心了,整理的很详细,是个有心人!

久九过奖了,从目前状况看来,感觉真的不适宜再继续后面的旅行,王峰的事要引以为鉴,继续的话,家里人承受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新藏线可能更恶劣些,离开拉萨后最近只有距约2832公里外的喀什才有飞机,且喀什只能飞到乌市再转,建议余下的留作悬念,以后有时间精力了再去慢慢享受,一次跑完了,以后就没得跑了,总不能开车到国外去跑吧!
有篇关于户外高原反应如何急救的文章,贴上来,晕倒和青蛙应该认真看看,不可掉以轻心。
 正确应对高原反应  

  美丽的布达拉宫、神秘的四姑娘山、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每个喜爱登山运动的山友向往的地方。在欣赏壮丽风景,突破自我极限的同时,高原反应也伴随着每一次登山活动。据统计,在山难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高原反应引起。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松抵达高海拔地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遭受高原反应的煎熬。对于高原反应,我们既不必谈之色变,也不能轻视它带来的危害。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高原反应有个正确的认识。  

  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 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 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 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 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 慢性高山病,我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自我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 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 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预防措施及减轻症状的药物  

  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初入高原,要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所以要严格掌握登山速度,一般在登山活动中不宜在一天内上升超过1000米。  

  在进入高原前两天开始至进入高原后三天内,预防性地口服一些药物可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乙酰唑胺0.25克,2次/日。乙酰唑胺本身有利尿作用,主要用于心脏性水肿、脑水肿和消化道溃疡。预防性服用,可减少高原反应症状。乙酰唑 胺的副反应是肾绞痛、肾结石、磺胺尿结晶、肾病综合症、粒细胞缺乏症(磺胺过敏)。长期服用,可造成血液中钾离子过低,需补充钾(可吃橘子或香蕉)。肝昏 迷、肾脏功能减退者不宜服用。

  红景天是许多人们寄希望于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其功能是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脉热、瘟病,四肢肿胀。近年,我国从红景天中分离出红景天 甙,经实验证明有强心、镇静、升血压、抗疲劳的作用。红景天浸膏用于抗疲劳、增加体力及耐力,病后虚弱等。其究竟能否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笔者尚未找到科 学根据。  

  根据缺氧情况可加服地塞米松0.75~6毫克,分2~4次/日服用。此药在减轻高原反应缺氧时的主要作用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以提 高携带氧气能力。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肥胖、眼内压升 高、高血压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尤其是有病毒感染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优洛芬能减轻高海拔造成的头疼,口服50毫克,3~4次/日。硝苯地平(心痛定)扩张小动脉,可以减轻肺水肿。适量镇静剂、多种维生素及氨茶碱等都可减轻症状。  

  进入高原,还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品。特别提醒禁止饮酒。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尚未习服的心脏增加负荷;饮酒能扩张全身血管,使得皮肤散热增加,于是再度加快心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的机会大大增加。  

  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都可造成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液粘度升高。登山时出汗量过大,加上过快过深地呼吸,体内水分消耗量增加,加重血液粘 稠。粘稠的血液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供氧不足,不少人因此出现剧烈头疼,胸闷、气短、疲惫等症状,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所以,每天至少喝3~4升水来保 证机体水分充足,血液稀释后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减少高原反应症状。水分补充合理与否,以尿量充分、尿液清澈为准,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高原肺水肿、脑水 肿  

  高原反应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健康,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及时就地进行自救互救呢?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重要 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抢 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 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 (速尿)40毫克/日。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 克,2次/日。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一次)。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 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 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 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如果已经以前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脑水肿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往山友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脑水肿,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可疑脑水肿的人走直线,来判定其定向力差否。从科学的角度说,此法不可取!发生脑水肿 的患者,脑组织已严重缺氧,此时让神志恍惚的人行走,很可能立即摔倒在地昏迷。这种加重损伤的检查方法,是要冒风险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 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一旦不能,说明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 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 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急送医院。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加快、加深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这样就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硷中毒。呼吸性硷中毒不仅使脑血管收缩, 还可因此造成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预防呼吸性硷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 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硷中毒。  

  面对高原无须勉强  

  并不是每一个登上高原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恢复的快慢与个体代偿适应能力有关,个体差异很大,这次没有高原反应的人也未 必在下一次登上高原时就没有反应。有一些人会每次都发生高原反应,这些人就是高原反应敏感者或高度易发者。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应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 锻炼就可以克服的。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高原反应易发者不要继续登达这么高的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健身登山一样能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

  (  红景天是许多人们寄希望于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其功能是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脉热、瘟病,四肢肿胀。近年,我国从红景天中分离出 红景天甙,经实验证明有强心、镇静、升血压、抗疲劳的作用。红景天浸膏用于抗疲劳、增加体力及耐力,病后虚弱等。其究竟能否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笔者尚未 找到科学根据。  

  根据缺氧情况可加服地塞米松0.75~6毫克,分2~4次/日服用。此药在减轻高原反应缺氧时的主要作用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以提 高携带氧气能力。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肥胖、眼内压升 高、高血压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尤其是有病毒感染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优洛芬能减轻高海拔造成的头疼,口服50毫克,3~4次/日。硝苯地平(心痛定)扩张小动脉,可以减轻肺水肿。适量镇静剂、多种维生素及氨茶碱等都可减轻症状。  

  进入高原,还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品。特别提醒禁止饮酒。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尚未习服的心脏增加负荷;饮酒能扩张全身血管,使得皮肤散热增加,于是再度加快心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的机会大大增加。  

  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都可造成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液粘度升高。登山时出汗量过大,加上过快过深地呼吸,体内水分消耗量增加,加重血液粘 稠。粘稠的血液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供氧不足,不少人因此出现剧烈头疼,胸闷、气短、疲惫等症状,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所以,每天至少喝3~4升水来保 证机体水分充足,血液稀释后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减少高原反应症状。水分补充合理与否,以尿量充分、尿液清澈为准,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高原肺水肿、脑水 肿  

  高原反应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健康,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及时就地进行自救互救呢?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重要 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抢 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 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 (速尿)40毫克/日。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 克,2次/日。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一次)。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 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一旦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 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 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如果已经以前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脑水肿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往山友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脑水肿,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可疑脑水肿的人走直线,来判定其定向力差否。从科学的角度说,此法不可取!发生脑水肿 的患者,脑组织已严重缺氧,此时让神志恍惚的人行走,很可能立即摔倒在地昏迷。这种加重损伤的检查方法,是要冒风险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 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一旦不能,说明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 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 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急送医院。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加快、加深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这样就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硷中毒。呼吸性硷中毒不仅使脑血管收缩, 还可因此造成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预防呼吸性硷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 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硷中毒。  

  面对高原无须勉强  

  并不是每一个登上高原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恢复的快慢与个体代偿适应能力有关,个体差异很大,这次没有高原反应的人也未 必在下一次登上高原时就没有反应。有一些人会每次都发生高原反应,这些人就是高原反应敏感者或高度易发者。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应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 锻炼就可以克服的。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高原反应易发者不要继续登达这么高的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健身登山一样能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3#
发表于 安徽省 2007-7-25 07:49 | 只看该作者
强人啊,楼上的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4#
发表于 湖北省 2007-7-25 07:56 | 只看该作者
首先,祝福老大平安顺利;
第二,建议老大改一下标题“青蛙、晕倒奔驰在珠峰新疆的路上”。
我没有别的意思,主要是想图个吉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5#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7-25 08:11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会有这么倒霉的事情,两个人都是体力严重透支,趁这两天赶紧休息休息,恢复体力,这是首选。行程可以变化一下。再者,在高原感冒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切不可掉以轻心。切记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6#
发表于 广东省 2007-7-25 08:33 | 只看该作者
两位保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7#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7-25 08:39 | 只看该作者
是到了该好好考虑一下进退的时候了,尤其是遇上王峰事件,我估计对人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车子和人的状况也不是很好,面对更加凶险的新藏线,一切都是未知。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专业人员,没必要拿生命去冒险。
大不了从头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8#
发表于 浙江省 2007-7-25 09:05 | 只看该作者
强烈要求2位老大先回来,好比踢足球也有个中场休息。回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399#
发表于 湖南省 2007-7-25 09:0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些人到现在还口若悬河的要两位管理老大继续行程,我看这样的人完全没有长途的经验。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最明智。
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何况现在他们俩出门这么久了,就是吃得好,睡得好,但每天的长行奔波足够让一个人疲惫,上高原、过泥泞已让一个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够呛,车倒地想要扶起来都不易,零碎琐事还不少,如住址的选择,饮食安排等等,就是自带行李每天的绑捆都费时费力,天天如此,你能说不累吧。
一个人出游心情与出行顺利与否划等号,诸事不顺时心情是沮丧懊悔的,对出游的兴趣和骑车的安全性都会大大的打折扣,就不说上高原,长久在旅途行进中吧,只说出门几天,跑上几百公里,要是碰到一件倒霉事,大家的心情还会好吗?
所以,希望青蛙和晕倒两位在目前状况下明智的返回,不要以成功与否论英雄,要知道你们经历了这么多艰辛,克服了不少困难,预定行程完成与否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男人中的大老爷们。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年最好选定5月份作好一切准备继续吧。
关于天剑烧离合片问题,我认为一是可能晕版有半拉离合的习惯,(其实在泥路上拉离合很容易侧滑,不知说得对不对,我是拉离合就倒了几次,最后总结经验,比原来还难行的路都没摔了)二是(最主要的)机油长期在高速运行下还是用R4机油靠得住,这是我多次作试验和多年跑长途得出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00#
发表于 湖南省 2007-7-25 09:21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点跑长途使用那些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防水手套、防水鞋一点用都没有。晕版这次不是手开裂了,脚泡白了。手是最知温暖的,寒是从脚起的,手冻僵和感冒可不是好事。
最好带上电吹风,龙头上套上大手套,脚穿高邦大雨靴最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8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