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楼主: 燕赵高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搜山检海去重庆——老高2021年春游记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341#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5-12 03:08 | 只看该作者
2021323
早上起来,看到天气晴朗,于是,我动了去洗车的念头。
前几天经常淋雨,坐下的枣红马早已经成了泥马。
当年赵构曾在浙江留下“泥马渡康王”的典故,老高可不想和这个性无能的皇帝学,我要让我的枣红马风光靓丽一尘不染地离开浙江。
和花宝在附近吃了早餐,顺便打听了一下洗车行的位置。之后,我们就驱车先去洗车。
也许是前几天本地也一直在下雨,所以,雨后初晴,洗车行的生意特别好。
我们花了每台车30元的价钱,也仅是给车洗个淋浴而已,具体什么搓、擦、吹、推等项目一应没有,更别提精洗打蜡大保健了。
通过换机油和洗车这两件事,我感觉浙江人对外地摩友不是很友好,态度倒没什么差别,主要是体现在价格上,见我们是外地口音、外地牌照,商家在收费上,肯定存在着看人定价的嫌疑。
没办法,咱们是不请自来的,被坑,是难免的。

IMG_20210323_081807.jpg (304.43 KB, 下载次数: 68)

IMG_20210323_081807.jpg

IMG_20210323_080409.jpg (331.15 KB, 下载次数: 65)

IMG_20210323_080409.jpg

IMG_20210323_081755.jpg (346.06 KB, 下载次数: 69)

IMG_20210323_0817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2#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5-12 03:11 | 只看该作者
洗完车,我们回到酒店。
太阳出来了,气温就突然窜升了。已经零上二十几度了,从东北穿出来的御寒衣物和鞋袜再也用不到了,是时候打包邮走了。
我们收拾一下箱包,把应该精简的东西都找出来打包。
退房时,问清了服务员快递店位置,我们就出发了。
收快递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少妇,极其认真负责,把我们打好包的衣物鞋袜一一打开验看,就连我塞进靴子里面的毛袜子都给掏了出来,用手捏捏还不放心,居然把袜子里面翻出来看。
我天,你真心的不嫌脏啊。
我心里暗忖:幸亏我提前把袜子洗干净了,否则还不得把这个小娘子给熏坏啦?
花宝就糗了,他的包裹打开,除了御寒衣物,还有没洗的内衣、内裤、袜子,他是准备要邮回去让花儿给洗的,这下子都得先让这个女子展览一遍了。
话说这个女子真是个好样的,把我们这些大男人穿过的衣物翻看一遍,还要重新叠好,再放进塑料袋里封上,这过程竟没有显出一丝的嫌弃。
有这样工作态度的人,相信什么生意都能做好。
祝她生意兴隆吧!

IMG_20210323_092319.jpg (157.46 KB, 下载次数: 74)

IMG_20210323_0923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3#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5-12 03:22 | 只看该作者
出了平阳不远,就进入了福建省。这里已经进入太姥山脉,多数的道路是在山里穿行,路边的风景逐渐好了起来。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加上晴朗的天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福建显然没有浙江富裕,过了省界,公路就由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不过,跑起来还是很爽的。
有一段路是盘山公路,路上车不多,非常适合压弯。我又想起了昨天的视频,觉得今天还有必要重新录一段,晚上好继续研究学习下载和剪接。
这次我不旦自己录,还动员花宝和我一起来,变换着不同的视角,反复录制了好几段。
                           



就这样,我们边玩边跑,一上午也没走出多远。
中午,我们来到了一个小镇,在一个农家乐的门前停下来,准备在这里吃午饭。


这是一家临街的店铺,门面看着不小,可是,进到店里面,就觉得乱七八糟的。装满食材的冷柜上面,支起一块木板,木板上面是一条脏得几乎看不出底色的被子,还有几件破衣服。看来这家店铺的女主人,绝不是一个干净利索的娘们儿,否则,不会把这些破烂拿出展览的。本想要换一家吃饭,可犹豫了一下,见花宝已经点好了菜,我就没有出声。
   


我这是第二次来福建了,对于那些山区里的饮食条件深有体会,没想到福建的沿海省份,并不比山区强多少,我有点为晚餐犯愁了。
吃饭时,我观察一下其它桌的客人,发现他们多数都是不喝酒的,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嘴里匆匆的扒着饭菜,一会儿工夫就吃饱走人了。
          


说到舍得在吃喝上浪费时间和金钱,其实要首推我们东北人和花宝他们江苏人。
在东北,你要是中午上饭店吃饭,会发现有百分之九十的客人都在喝酒;
如果你晚上去饭店再看看,就会惊讶的发现,百分之五十的食客在喝酒,剩下百分之五十的人在拼酒——而且,拼酒的人中,有不少是从中午一直喝下来的。
在饮食男女这两个关乎人生幸福的大问题上,东北人是从不吝惜时间和金钱的,甚至为了达到短时间的人生极致,有的人甚至可以不珍惜生命。
江苏人与东北人虽然在吃喝上有一拼,但他们似乎更注重其它享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能就着一碗烫干丝喝早酒的小绵羊,让澡堂文化也发扬光大了,走向全国的扬州师傅,那搓澡、按摩、修脚、掏耳朵、摩肚子的手艺可不是盖的。
其实,吃喝玩乐之风的盛弱,与钱多钱少没多大关系,往往自然条件越恶劣、经济条件越不好的地方,人们的吃喝之风越盛。
还拿我们东北人说事。
东北自古是苦寒之地,一年四季,只有大半年的时间适合户外劳作,而漫长的冬季里,还夹杂着一个春节、一个元宵节,不吃点肉怎么御寒?不搞点酒怎么过年?不扎堆吃吃喝喝怎么闹元宵?
东北人爱吃喝,就是因闲暇和寒冷养成的,那是老天赐予这群苦人儿的福利。
噙!就是喝,爱咋咋地?
在从前的大农业时代,南方人,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这一带人,不受气候的制约,每年可以种两三季庄稼。除了有钱的地主,普通的人们,从早到晚去田里劳作,谁还舍得把时间浪费在酒桌之上?久而久之,勤劳俭朴之风养成。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去南方各省旅游,中午也很少见到聚众酗酒之人。
当然,我分析的不一定全面,还有许多因素我不想在这里讨论了。但地域和气候对民风的养成,真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5-12 03:29 | 只看该作者
吃完饭继续赶路。
由于今天要洗车、有快递,出发的比较晚,又在路途中拍视频,所以,一个上午才跑了一百多公里。
      

下午,我们就很少停车了,除了必要的休息,基本上都在赶路。
过了宁德,104国道有一段在修路。花宝通过导航,选择了一条小山路,从这条路走,可以绕过修路的路段。
我跟着花宝,东拐西拐,沿着一条两三米宽的水泥小路,一直转进了大山里。
在一处临近山顶的地方,看到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这是一个很原始的村落,木质结构的房体,看似一阵大风就能吹倒。房顶的黑瓦也排列的不是很整齐,有的甚至是胡乱摆放的,让我怀疑这样的房子是否还能遮风挡雨。房屋的院落里、以及村庄的道路上,都没看到有人活动。要不是路边停着的几辆农用机动车,还有路灯和电线,昭示着这里是有人居住的,大概谁都会以为这是一个被遗弃的寨子。
             


这里古朴原始的风格让我感到好奇。以前我也曾多次在大山里骑行,看到的绝大多数村寨,都是小楼林立,建筑物基本上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很少看到这种木结构的老宅子。
我停下车,想走进村里探个究竟,可是,看了两家,都大门紧锁,无奈只好返回。
村里没有人,我也就无从了解这里的真实情况,遗憾地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人了。
      


晚上,我们夜宿罗源县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5#
发表于 江苏省 2021-5-12 04:56 | 只看该作者
燕赵高风 发表于 2021-5-12 11:29
吃完饭继续赶路。由于今天要洗车、有快递,出发的比较晚,又在路途中拍视频,所以,一个上午才跑了一百多公 ...

赶上直播,有点饥渴难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6#
发表于 山东省 2021-5-12 09:18 | 只看该作者
燕赵高风 发表于 2021-5-12 11:22
出了平阳不远,就进入了福建省。这里已经进入太姥山脉,多数的道路是在山里穿行,路边的风景逐渐好了起来。 ...

必须支持,高哥分析的特别在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7#
发表于 广东省 2021-5-12 11:44 | 只看该作者
     jia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8#
发表于 江苏省 2021-5-12 15:55 | 只看该作者
燕赵高风 发表于 2021-5-12 11:29
吃完饭继续赶路。由于今天要洗车、有快递,出发的比较晚,又在路途中拍视频,所以,一个上午才跑了一百多公 ...

再一天要到我们老家了,
心情有点激动,
不知道在高哥眼里又是个啥地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49#
发表于 湖北省 2021-5-12 16:01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精彩,菜肴勾人食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0#
发表于 浙江省 2021-5-13 04:39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又见高叔大作,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1#
发表于 广东省 2021-5-13 14:03 | 只看该作者
赶上老高的更新,老高的大白马又换回黑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2#
发表于 吉林省 2021-5-13 17:18 | 只看该作者
罗源县,太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3#
发表于 广东省 2021-5-14 03:43 | 只看该作者
燕赵高风 发表于 2021-5-12 11:22
出了平阳不远,就进入了福建省。这里已经进入太姥山脉,多数的道路是在山里穿行,路边的风景逐渐好了起来。 ...

南方的天气太热了,中午一般都不喝酒。加上现在查酒驾比较严所以您是看不到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4#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5-14 12:19 | 只看该作者
2021324
今天我还是沿着104国道继续跑。
这一带已经接近福建的省会福州,所以,路上的车流逐渐密集起来,我们不得不小心驾驶,速度不敢太快。
从罗源出发不到一百公里,我们来到了马尾。
在马尾的一个路边小公园旁,我们停车休息。
花宝和我说,马尾有一个海军的军港,这里是南海舰队的一个基地。
我把车停到公园门口,就到公园的最南端,站在矮墙上向南张望。果然,水面上有一艘涂着灰色船体的大船停靠在那里,船首写着“中国海事”。
      


我以为是海警船,所以,掏出手机就拍照。
这时,一个人走到我跟前,说你是不是以为那是海警船?
我说:“是呀,那不是写着中国海事的吗。”
他说,不是的,那不是海警船。
“那是一艘公司的船,船头的字是私自写上去的。”他说。
     “这也可以随便写?”我感到诧异。
那个人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人家自己的船,还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接着,他就给我讲了一通普通话和方言混杂的语言,我几乎是半猜半听。大概意思就是这里的人都很有钱,几乎家家都有海外关系,村子里的人几乎都去国外打工了,每年都挣回来很多钱。
他指着路边的小楼,说:“你看看,这些漂亮的小楼,都是从国外挣钱才盖起来的。”
我回头望望,果然路边的楼房多数都很大很漂亮,只有少数几幢楼在这些新楼房的衬托下,显得破旧而矮小。
我说 那些旧楼房还有人住吗?是不是他们没钱盖新楼房啊?
那人说那可不是的,那几幢旧楼都是文物的,家人在里面住可以,但国家是不让拆迁的。
             


我问:“你们这里不是市区吗?你怎么说是村呢?”
他说,我们这里本来是村的,离马尾还有一段里程的,是城区扩建把我们连在一起了。
“哦,怪不得。”我还一直以为没出马尾市区呢。近些年我们国家高速发展,许多城市周边的村屯都被吞掉了,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城中村。这也是我们经常在城里会看到“张村”“李村”“王村”等路牌的原因。估计这些村庄已经完全被城市化了,能保留下来的,也就仅仅是块牌子了。
我问这位村民,你们村有多少人?
他想想说:“户口上应该有两万人吧。但现在住在村里的人,算上我才45人。”
“哇!那些人都哪去了?”我很惊讶。
村民指指大海,道:“都偷渡走了,现在都在国外。日本有,美国有,加拿大也有,反正都是去挣钱多的国家啦。”
“现在走的?还是以前走的?”我问。
“都是前些年走的。”他说,“前些年都是一带俩、俩带仨,成帮结伙的往外跑,跑到国外后,给蛇头白干一年活,蛇头给办个绿卡,就成外国人了。”
“哦,那么容易?”
“容易,你要是去都可以,就在这里上船。”他用手指指海边。
我笑笑,没说话。心里却想:“我去外国做什么?难道去做人家的二等国民?去做苦力刷盘子打零工伺候外国人,就为了多挣点糟钱?我这辈子不会,下辈子也不会。”
我说,你怎么不去国外打工?
村民说,像我们这些留下的人,都是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的,或者是有病、有残疾的实在是走不开了。能走开的都走了。
我心想,怪不得这个人主动找我说话,看来是村里已经没剩几个人了,估计能陪他聊天的人也不多了。好吧,老高今天就让你过过嘴瘾。
我问:“那些跑到国外的人还回来吗?他们已经是外国人了,回来还方便吗?他们人不在这里,那盖这么漂亮的楼房给谁住啊?”
村民说,那些跑出去的人虽然加入了外国国籍,但那纯粹是为了找工作方便。国籍变了,可人还是中国人,父母和亲属也都在国内,祖宗的坟茔也在国内,他们能不回来吗?每年过年或者清明的时候,他们都要回来祭祖的。我们这里人对祭祀是非常看重的,每姓都有祠堂的。再说,他们在国外虽然是拼命工作,可挣了钱还是要拿回国内花的。这不,盖了这么好的楼房,一是为了现在给家人住,二来也是为了将来落叶归根,回到国内定居的。现在这些房子,大多数是没人居住的。外地人来我们这里,租房子是不要花钱的。二楼以上不会让你住,但一楼你可以随便住,不要你一分钱,只要你把院里的卫生给打扫一下就行了。很多华侨在国外挣了大钱,都要捐出一部分给家乡的。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公园,也是一个老华侨出钱建造的............
   “那今年过年这些人回来了吗?”我问。
“都没回来。”村民摇摇头,说,今年国外疫情严重,飞中国的航班特别少,他们买不到飞机票。就是花十几万美元买到黑市票,回到国内还要隔离一个月。所以,他们都不回来了,今年过年这里是最冷清的,家家都没人.......
听着这位仁兄的唠叨,老高我陷入了沉思。觉得这些人在国外打工也不容易啊。为了多挣点钱,还要忍受和父母家人长期分别的痛苦。可以想见,那些白发苍苍的父母,乃至远离双亲的儿童,他们纵使衣食无忧,住在豪宅,可那份期盼亲人团聚的情怀谁来慰籍?
在我沉思的这个工夫,路上走来一连串的乐队和人群。吹吹打打、穿红挂绿很是热闹。
             


我问,这时谁家办喜事吗?
村民笑了,异样的眼神看了看我,仿佛在笑话我的见识浅薄。他说,这哪是办喜事呀?这是办丧事。我们村上一个老人家三天前去世了,我刚才从他家喝酒回来。今天这是送老人家去墓地的。
“你知道我们这里办丧事很费钱的?”他带着炫耀的神情对我说:“谁家里死人了,要包好几个宾馆饭店电影院,还要请几个歌舞团来演出,连着三天要请村里人白吃白住白看戏的。另外棺椁墓地也非常贵,一套丧事下来要花二三百万的。”
看着他用并不熟练的普通话和我炫富,我开始有些厌烦了。如果他就是简单的和我这个外地人吹吹牛也就罢了。但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我倒觉得那些跑到国外的打工人是多么的无知和可怜。他们拼死拼活、撇家舍业、放下尊严在国外挣了点血汗钱,难道就是为了这样无价值的挥霍吗?这种大办婚丧的陋习,真的不如我们东北人大吃大喝来的实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5#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5-14 12:24 | 只看该作者
就在我要结束和村民的对话时,花宝在门口大叫:“哎呀!可惜啦!可惜了!”
我以为什么事,就向花宝走过去。
那位没聊尽兴的村民也跟着我走了过来。
                    


走到跟前,看花宝正在从尾箱里往出掏东西。一边掏一边说:“今天停车的位置不好,怎么停到醉仙园门口了?一定是酒仙馋酒了,把我的酒瓶子给咬破了........
我一看,原来是花宝带来的小烧瓶子破了一个小洞,洒出有一斤酒来。浓烈的酒香很远就能闻到。
我说,这一定是你没用软物品把酒瓶挤好,造成瓶子和箱壁不断摩擦,才把瓶子磨漏了。还赖人家酒仙喝馋你的酒啦,真会找借口。
我赶紧从我车的边箱里,找出一个半空的酒瓶来,把花宝的酒倒进去。
花宝看着他箱里洒出的酒,连连啧舌,一副十分舍不得的样子。
我说要不我去饭店给你炒个菜,再给你拿来个饮管,你就在这里把这些酒抽到嘴里喝了吧?
花宝悻悻地说,要不是怕查酒驾,你以为我不会把这些酒喝了呀?唉,算了,这些酒就当我敬酒仙了.......唉,瞎我的小烧了.........
整理好花宝的尾箱,我们就发动车继续赶路了。走出几十米远,我从后视镜里还能看到那个村民,他站在公园的门口,呆呆地向我张望,相信他已经很久没找到和他说这么多话的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6#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5-14 12:32 | 只看该作者
中午简单吃了午餐,又短暂地休息一会儿。
气温至此已经上升到了二十五左右,连外层的骑行服都穿不住了,脱下,折叠后放进了尾箱里。如此,身上就仅穿着夏季网眼骑行服了,但并没觉得冷。中国的疆域之大,真的是一天之中气象万千啊。早上看新闻,说现在我的老家东北吉林,正在被一场暴风雪肆虐着,刚刚感受一点点春天气息的北方大众,不得不又重新回到冬天的怀抱。那你们就继续堆雪人喝烧酒吧,老高这一路走来,已经被春姑娘摩擦过了,马上就要投入夏天这个荡妇火热的怀抱啦。
下午又进入了城市群,这是我最不想跑的路线。
跟着花宝一路前行,兴致怎么也提不上来,甚至都不愿意停车休息了。
好在过莆田的时候,一件不大的小事,却让我感到了些许的温暖。


这件让我感到温暖的小事儿就是莆田居然在机动车停车线之前,给摩托车特意留出了一块候灯的地儿。就我这个跑过若干若干城市的老摩友来说,还是第一次看到。也是第一次正大光明地绕过那些大小汽车,心安理得地停在它们的前面等红灯。
以前关于莆田的舆情大多数都是负面的,什么莆田系医院啦、骗子之乡啥地,多少使我的心中,对莆田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今天通过这件小事儿,给莆田加分不少。至少在潜意识里,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当地管理部门对摩托车驾驶员的起码尊重。
我可能是属于中国老百姓中,最容易满足的那类人群。只要政府的公权力部门在民生问题上稍稍做出点成绩,我就会给他们大大的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7#
 楼主| 发表于 重庆市 2021-5-14 12:4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车流中跑了两个小时,花宝在对讲里问我要不要休息。我说等一会儿咱们跑到城外人车都少的地方,就休息一会儿吧。
摩旅途中,我特别不愿意在城里休息。一是上厕所不方便;再就是容易引起一些闲人的围观。我就喜欢在一些无人幽静的地方停车,即可以放肆的排泄,又可以避免回答一些无厘头的问话。
花宝很理解我的想法,很少在城里停车休息。
这不,出了莆田市区,走了很远,才拐进一条岔道。
本来以为这样偏僻的岔路里是不会有很多人的。可是,我们一走进去,就看到了一个不大的寺庙。寺庙前的场地上,几个妇女在干活。她们把一些根块状的东西塞进一个机器里切片,满广场都是浓浓的草药味儿。
庙右手边是一溜儿棚子,七八个大妈好像刚吃完斋饭,正在收拾碗筷。
把摩托车停在了庙前。
                          

我走到干活的几个妇女跟前,问她们正在切片的什么药材?几个妇女轮流回答我,可她们的方言我一点也听不明白。最后一个普通话还算凑合的女人走过来,告诉我这是黄姜,可以吃的。她用手捧了几个,要送给我,我没敢吃,婉拒。
我又踱回庙前,隔着庙门向大殿张望。
一个端着盆的大妈走进庙里,她边走边说,你可以进来看的,没关系,这个庙里的师傅都是很好的。
看她这么说,我也就迈步走了进去。那个大妈还在说:“这个庙在当地很有盛名的,烟火很旺的。”
我匆匆看了下,庙里的空间不大,佛像贴着金身,在偏西的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满堂通亮。
就在我要从庙里往出走时,那个大妈捧着几个苹果和杨桃给我吃,我也同样的婉拒。但大妈很执着,一个劲儿让我拿着。她说,你现在不吃,可以拿着路上吃。看大妈很热情,我也不好太推辞,就接过来,也捧着拿到摩托车跟前,装到边箱里。


在我进庙闲逛的时候,花宝和一个和尚聊上了。花宝和我说,这个师傅和他是老乡,也是江苏的,两个人的家乡离得不远。
我问那个和尚,你是江苏的,怎么到福建来出家?
和尚说,他不在这里出家,是过来看朋友的。这个庙里的主持是他朋友。
就在我们闲聊的时候,从外面呼啦啦过来好几个和尚,都穿着杏黄僧袍。
这些和尚一过来,就围着我们的摩托车参观,还不时地问一些我们摩托车旅行的问题。
看来,这些出家人也对摩旅很感兴趣。交谈了十几分钟,其中一个胖和尚说:“走吧走吧,别看了,念经去吧。”
别人都陆陆续续的走了,只有一个年轻的小和尚还在用手机给我们的车拍照录像,直到另一个和尚喊他,他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就在我和花宝也要骑车走人的时候,听到寺庙里响起和尚们悠扬的诵经声。我突然觉得这念经的曲子怎么这么熟悉?
我和花宝说,你听听,这诵经用的是不是流行歌曲的调子?
花宝说,真的哎,这不是《沧海一声笑》的调子吗?
我说是呀,他们唱的词是经文,可音乐是现代流行歌曲的调子,看来和尚也与时俱进了。
又听了一会儿,《刘三姐》的乐曲飘来了:“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回~~~~山歌好比春江水呀...........”对,就是这个调儿。
哈哈哈,这是一帮现代和尚啊。
                                  


上车又骑出一百公里左右,我们在同安住下了。
晚上吃的石锅鱼,很好吃。一条将近三斤重的大鱼,我和花宝差不多全吃完了。
当然,一斤小烧也进肚了。
      

IMG_20210324_150033.jpg (164.08 KB, 下载次数: 62)

IMG_20210324_150033.jpg

IMG_20210324_150919.jpg (264.5 KB, 下载次数: 59)

IMG_20210324_150919.jpg

IMG_20210324_151648.jpg (320.75 KB, 下载次数: 44)

IMG_20210324_1516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8#
发表于 北京市 2021-5-14 13:21 | 只看该作者
老高,你是要做太监了吗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59#
发表于 山东省 2021-5-14 14:18 | 只看该作者
和当地百姓攀谈也是我的爱好


------------
发布于摩托迷Android客户端    下载A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360#
发表于 江苏省 2021-5-14 14:45 | 只看该作者
燕赵高风 发表于 2021-5-14 20:40
一直在车流中跑了两个小时,花宝在对讲里问我要不要休息。我说等一会儿咱们跑到城外人车都少的地方,就休息 ...

路过我们泉州地区,
就这样只字未提,
好失望啊!{:1_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6-5 01: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