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论坛

搜索
查看: 645309|回复: 16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产铃木设计隐患----“担缸机”、单螺栓联接车架

  [复制链接]

状态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lxxpiaoxue at 2007-2-25 11:08:
轴瓦的受力面比较大而且均匀,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只要润滑得到保证的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效果和耐用行也比轴承要高,所以曲轴连杆处大部分都是用的轴瓦而不是轴承,只有两冲车由于润滑不好才不得已使用轴承

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沙发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YCE7448 at 2007-9-1 13:03:
在高速工况下,滑动轴承比滚动轴承耐用,它高速时候理论上是没有摩擦副接触的.
至于说润滑油供油,那更不用担心,这个是不需要人去做的,一般都是有油道通过的时候自动供油的,这个油两个作用,一是润滑清洗,二是散热.
...
Originally posted by YCE7448 at 2007-9-1 13:00:
理论上滑动轴承是承载较大负荷,较高转速的;滚动轴承只适合轻,中载荷,较低转速的工况.
可以看看常见的自行车脚踏就是滚珠轴承,柴油机曲轴就是采用滑动轴承.
你说的滚动轴承几乎没磨损不太合适,在负载大的情况下, ...

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板凳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3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坐井观天 at 2007-9-3 15:01:

    老兄:有点怀疑你是否搞机械制造专业的,“担缸机”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是我孤陋寡闻?反正我从毕业开始搞摩托车开始就没听过,才铃木公司干的几年间也没听说过。
   滚动轴承的结构相信大家都清楚,在沟 ...

技术帖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地板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16:21:
大长江豪爵不是铃木在华合资企业,只是豪爵向铃木交纳商标使用费,在其产品用上SUZUKI商标而已。EN发动机原本不是大长江豪爵的产品,是望江...

楼主在饮用帖中的这一句话中 似乎又一错误概念 就是“油膜”的概念 以下为引用:
“即使是油膜润滑,担缸机凸轮轴颈与座的间隙还有矛盾,间隙过小油膜厚度不够,但运转平稳;间隙过大油膜厚度足够,但不能保证精度。”
以下为我的理解 用词不太严谨
   油膜就是油分子平铺一层 就是薄薄的那么一层油分子 最显见的就是 滴一滴油在水面 就形成一层油膜 显然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所以要是静态地润滑一太机器 大概一滴油都用不了 当然为了动态地飞溅和压力输送 一台机器加的油就多了
   油膜的润滑原理就像车骑在 公路上晒的粮食上一样 或者沙子上 要想破坏油膜 或者说让油膜不起作用 有它的特殊性
   所以楼主的帖子里提到的油膜的厚度于间隙的关系 本人就不敢苟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5#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19:15:

如果担缸机凸轮轴颈与座间隙刚好是“油分子平铺一层”,那么油膜厚度根本不足以保护摩擦副。
凸轮轴颈与座是间隙配合,工厂加工零件有个合格品标准,比如凸轮轴颈直径在XXmm +/-0.00XX都是合格的,由于工人操作、机器制造精度的原因,要做到凸轮轴颈与座间隙刚好是“油分子平铺一层”是不可能的,即使两台同型号凸轮轴颈与座间隙也会有误差。
我举个例子,日产风度的凸轮轴轴颈间隙 标准值为0.045-0.086mm,这是出厂值,随着机器运行时间的增长,凸轮轴轴颈间隙会变大。这么小的间隙非常依赖机油的纯净度,如果机油混有高硬度杂质,很容易划伤凸轮轴轴颈/座,长时间磨损后果是换缸头、缸盖、凸轮轴,轴承机不用换换缸头、缸盖,只要换凸轮轴、轴承/轴瓦。

嗬嗬 楼主如果再要坚持自己对油膜的理解 我无语了  不过目前情况下 我还要说一些
   平时你看见的轴上沾的油再厚 再多 真正压到最后起作用的是就是一层油膜 液体你别看流动性挺大 其实它们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不小 这有点像麻将凉席之间穿的尼龙绳 你要想把它撕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预留的间隙在受力的情况下或者转动得情况下确实会变小 就要破坏油膜 那么将表面加工得光滑一些 或者间隙留一些 尽量的做到不破坏 就不会有磨损了
   前面有专门讲机油的帖子 讲什么合成油啥的 无非就在大分子和分子间吸引力上做文章 就连最常见的水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挺大 你干燥的手杯子盖和湿手去拧试一下 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做润滑剂 所以你再提到“那么油膜厚度根本不足以保护摩擦副”那你来说行业标准或者你的见解这厚度该多少合适
   你看车过沙堆 你没看轻易碾过去大部分都豁到两边 轮子底下就压下那么一些 当然沙子的流动性差一些 最后不是一薄层 要是油的话 路上留一些油渍车走上去都轻易滑倒 从这就可见薄薄一层油膜的润滑效果 并不需要多厚 不知道我这样打比方 能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6#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21:09:


日产风度的凸轮轴轴颈间隙 标准值为0.045-0.086mm,油分子伸展长度大概是2.5nm,即0.0000025mm,0.045mm与0.0000025mm相差多远?
关于机油我特别写了一文
[url=http://www.motorfans.com.cn/bbs/viewthread ...

    你好 楼主 现在咱俩的分歧就在“油膜”的概念理解上 你发的链接我也大概看了 很好 收益不少 以后细看 我在里面就找你对油膜的描述也没找见 我把看见的有油膜的字眼语句附于后  我在前面谈了我对油膜的不严谨的理解 请楼主谈一下 你对油膜的概念的解释
附件:
“二、机油的作用

  1、润滑减磨:活塞和气缸之间,主轴和轴瓦等相对摩擦部件之间,要防止零件过快磨损,需要在两个滑动表面间建立油膜。机油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零件表面隔开,使两个相对运动表面不直接接触,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 ”
“4、密封防漏:虽然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有活塞环来提供密封作用,但因金属表面并不是非常平整,所以密封程度并不会很完好,假使密封作用不佳,引擎动力必定降低,所以机油可在金属之间产生油膜,提供引擎良好的密封作用,提高引擎运转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7#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21:09:


日产风度的凸轮轴轴颈间隙 标准值为0.045-0.086mm,油分子伸展长度大概是2.5nm,即0.0000025mm,0.045mm与0.0000025mm相差多远?
关于机油我特别写了一文
[url=http://www.motorfans.com.cn/bbs/viewthread ...

    以你提供的这些数据来说
要按照我的油膜理论来看 这个配合还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 加工精度还要再提高
    另外 楼主你在首帖里说
  “由于承载凸轮轴的凹槽--缸盖和缸头接合部不可能做到完全平滑,在微观角度看是有凸出部的,所以新车磨合期间在这部位会产生很多碎屑,铃木的解决方法是设计易更换机油滤网,规定磨合期间更换机油滤网,排除碎屑。”
   请问这些是你自己的推论 还是 当时情况纪实 这个可以不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8#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22:10:
润滑油能在物体的表面形成‘油膜’。油膜天生有“流动阻力”的特性,就是有“粘度”,它本身充分的粘着力能形成一种阻抗,介于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而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活动,会变得更顺畅、平滑与 ...

你并没有解释什么是“油膜”
更何况我也没说 间隙必是刚好容一层油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9#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是油膜润滑,担缸机凸轮轴颈与座的间隙还有矛盾,间隙过小油膜厚度不够,但运转平稳;间隙过大油膜厚度足够,但不能保证精度。”
  ~~~~~~~~~~~~~~~~~~~~
你是不是想用句话来解释
  “如果机件有尖锐的棱角,当它和其他机件接触时,会将其他机件表面上的润滑油膜刮去。 如果机件设计的角度十分圆滑,动作时会强迫将润滑油挤至其下方,形成一个“油楔”,将两个金属表面隔离,造成液动润滑之情形,因而减少摩擦,保护机件。”

[ Last edited by 芒果圣代 on 2007-9-5 at 22:2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0#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22:29:


油膜是因为油自身的粘性、液体张力等作用下覆盖于物体表面的一层薄的油层。
发动机部件热涨冷缩,比如气门间隙就是因此存在。
按你说法假如0℃时极薄的油膜足以隔开凸轮轴颈/座,但是150℃时凸轮轴颈/座“热涨”可能已经填满或超过油膜润滑的间隙,所以凸轮轴颈/座间隙是厂家设计好了的,0.0XXmm的规格,不是你想象的只有一层油分子的厚度。担缸机凸轮轴颈/座间隙磨损到0.1Xmm就要换缸头、缸体/凸轮轴。

  第一段的回答:
首先从这句话“油膜是因为油自身的粘性、液体张力等作用下覆盖于物体表面的一层薄的油层。”里看我认为楼主已经 认可我前面的解释
第二段的回答:
但是你又说了一句 气门间隙咋又如何与油膜扯上关系了 气门间隙就是凉车给热车预留些空间 和这又有啥关系
第三段的回答:
轴热涨座也热涨也 甚至于座热涨得还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1#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22:29:


油膜是因为油自身的粘性、液体张力等作用下覆盖于物体表面的一层薄的油层。
发动机部件热涨冷缩,比如气门间隙就是因此存在。
按你说法假如0℃时极薄的油膜足以隔开凸轮轴颈/座,但是150℃时凸轮轴颈/座“热涨”可能已经填满或超过油膜润滑的间隙,所以凸轮轴颈/座间隙是厂家设计好了的,0.0XXmm的规格,不是你想象的只有一层油分子的厚度。担缸机凸轮轴颈/座间隙磨损到0.1Xmm就要换缸头、缸体/凸轮轴。

不好意思 才看明白 你的话  气门间隙和油膜没关系 前帖第二段回答 作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2#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22:58:
我没认同你关于“油膜”的说法。
照你说法气门间隙也不必存在了。
材料热涨冷缩是非线形的。假设凸轮轴用材料A,缸体用材料B。
在不同温度的材料A与材料B的膨胀系数、膨胀大小不同。在甲温度段材料B膨胀速度大于A——间隙变小,在乙温度段材料B膨胀速度小于A——间隙变大。所以凸轮轴/座间隙并非小到只容一层油分子长度的厚度。油膜强度跟厚度关系很大,就像纸张叠起来越厚越难撕破一样。一层油分子长度的厚度的油膜根本不能保证发动机在-30℃到完全热车的150~180℃的润滑、保护。

呵呵 好 你没认同 那你解释你的油膜概念里的一层薄的意思
论材料热涨 那你说 座孔和凸轮轴间隙受热变大还是变小
从你的理论里已经看到一层薄的字眼 你在这说的“油膜强度跟厚度关系很大”厚度又指的是什么 什么叫油膜强度
你的比方打得不太合适 油和纸好像特征好像相差大了 有一堆弹球或者一堆篮球比喻比较合适
另外  我的发言 就此为止 我的以上问题 你也可以不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3#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6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23:39:
在铸造时,工件材料纯度、压力、冷却顺序、冷却速度等因素,使得工件内部微观角度,各原子/分子间距不等,有的原子/分子聚合成团,有的地方松散,加工时聚合成团的部位很大几率变成“峰”,松散地方很大几率变成“ ...

楼主要用金相图片来说明很好 更直观一些 但是 你要用这种形式的话 应该同时附上同等放大倍数地油膜的照片 才好说明 不然 这个时候油膜是啥样子不知道 没办法说明问题

[ Last edited by 芒果圣代 on 2007-9-6 at 09:3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4#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6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问题我一直疑惑 就是担缸机这个概念 在你发这帖一前 我只见过摩友把想对于摇篮车架的一种车架叫担缸机 并且在青蛙车断梁的讨论中频繁用到
以前把发动机用作车架的一部分的形式叫担缸机 这种形式很方便看到 就像你举例子的照片里的车型
请问楼主 你的帖子里提到的“担缸机”的概念的出处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5#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6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不好意思 我不能提供以前的出现“担缸机”的词条 以为一百度“担缸机”全是这名的帖子了

[ Last edited by 芒果圣代 on 2007-9-6 at 10:2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6#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5 19:15:


如果担缸机凸轮轴颈与座间隙刚好是“油分子平铺一层”,那么油膜厚度根本不足以保护摩擦副。
凸轮轴颈与座是间隙配合,工厂加工零件有个合格品标准,比如凸轮轴颈直径在XXmm +/-0.00XX都是合格的,由于工人操 ...
Originally posted by mmm1233 at 2007-9-6 00:23:
至于润滑油膜是不是一层分子,好像记得不是一层分子的那么薄的!!利用分子张力什么的好像也有点记忆!但模糊的记忆中好像油膜是轴转动,由于液体与轴有摩擦,因此油也被带动进入轴与孔之间的间隙,因此理论上来说 ...
Originally posted by 坐井观天 at 2007-9-6 14:06:
LZ说的零件表面凹凸不平是没错的,就算表面多么光滑,在微观下看都是不平的。在摩擦幅表面形成油膜也不仅仅是一个分子的厚度。油膜的厚度和能否保持取决于机油的粘度等指标,根据不同的发动机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 ...

已经有3个人发帖 对我的见解持反对意见  看来我得再好好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7#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6 19:31:




芒果圣代,如果坐井观天是豪爵工作人员,你跟他理论吧,我该说的都说了。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6 at 19:35 ]

  呵呵  好呀 和谁辩论都是学习 理不辩不明 谁有知识可以学就和谁辩 不过看到有这么多人说我不对 我对自己的理论也有些动摇 正在学习
  我问得你的问题 关于 “单缸机”的概念出处 不知道 你看见了没有
另外 你在首页的这句话
   “由于承载凸轮轴的凹槽--缸盖和缸头接合部不可能做到完全平滑,在微观角度看是有凸出部的,所以新车磨合期间在这部位会产生很多碎屑,铃木的解决方法是设计易更换机油滤网,规定磨合期间更换机油滤网,排除碎屑。”
     我考虑再三不得其解 就是想知道 这句话里的推理过程  是怎么得来的  是生产厂家的开发过程 还是你的猜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8#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6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6 20:12:


电子显微镜有三种成像方式:质量衬度像、衍射衬度像、位相衬度像。
质量衬度像:电子穿透检测物过程中,微观角度的检测物是厚薄有分的,薄的地方电子穿透得多,厚得地方电子穿透得少,穿透后得电子在投影屏上 ...

哦 这样  难道就没有像普通显微镜那样用两片玻璃一夹  或者  别的办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19#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坐井观天 at 2007-9-6 19:58:

   孺子可教啊,哈哈。

版主的口气感觉就像  在教育蒙童  版主是不是觉得到这块来聊一聊  就是来就是来接受版主启蒙教育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状态   [当前离线]

20#
发表于 陕西省 2007-9-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7-9-6 20:41:


你没意识到我为何提到电子显微镜的观测方式,如果用“两片玻璃一夹”,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是油分子还是玻璃中众多的硅酸盐分子?

[ Last edited by 跩 on 2007-9-6 at 20:42 ]

倒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发新帖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摩托迷网

GMT, 2024-5-23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